
四川酒瓶漆|成都酒瓶漆|重慶酒瓶漆|四川玻璃酒瓶漆|成都玻璃酒瓶漆|重慶玻璃酒瓶漆
玻璃酒瓶漆
一、適用范圍:
玻璃酒瓶漆(器皿釉)適用于陶瓷和玻璃器皿、金剛石、大理石材等表面的畫畫、勾線條、上色、整體涂飾。如:外貿燭臺、花瓶、化裝品瓶、高級酒瓶、燈飾、水簇箱發熱管、玻璃酒杯、香水瓶等。
二、施工方式:
1、玻璃酒瓶漆(器皿釉)使用前攪拌均勻;
2、玻璃酒瓶漆(器皿釉)按主劑:硬化劑:輔料=4:1:2~2.5配制好;
3、玻璃酒瓶漆(器皿釉)用300目尼龍網過濾后采用噴涂、淋涂等方式涂裝;
4、 玻璃酒瓶漆(器皿釉)工作粘度建議,12秒至15秒(4#伏特杯)
5、 雨天濕度過大或瓶體過潮濕,釉面容易起白霧,建議將瓶體加熱至20~30℃再噴涂;
6、 當室溫低于
7、 建議烘烤條件(恒溫區)
三、注意事項:
1、玻璃酒瓶漆(器皿釉)在按要求配制好后必須在4h以內使用完(
2、如不慎將該產品誤入眼中或口中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,如無法沖洗時及時送就近醫院處理;如:碘酒、醫用酒精清洗。
3、使用后的產品應及時密閉,存放于陰涼干燥處;避免潮氣侵入而造成質量問題;
4、由于隧道烤爐與密閉烤箱的規格和標準不同,玻璃素材厚薄不同,還有就是施工工藝有差異,均需根據烤釉釉面特性進行測試,以確定其烘烤條件,建議先鎖定溫度的前提下,調整輸送帶的速度或固定輸送帶速度的前提下調整溫度;烘烤溫度應隨季節變化作相應調整;
釉料在施工中常病態及防治
病態現象 |
病態原因 |
防治方法 |
流掛:釉料施工于垂直物體的表面上,未干前深層有下流現象,造成干后釉膜厚薄不均勻,并有流痕。 |
1、噴涂時釉液的粘度太稀,噴槍的出釉嘴直徑過大氣壓過小,勉強噴涂,噴槍口距被涂表面太近,噴槍移動速度太慢,厚涂時間隔時間過短 2、浸涂時,粘度過大,涂層過厚,有溝、槽形的零件也易于積釉溢流 3、涂件表面凹凸不平,形狀復雜 4、施工環境溫度高,涂膜干燥慢 |
1、釉液粘度要適中,氣壓(6~8)×105Pa,距離工件約 2、浸涂時,釉液粘度以18~20S為宜,浸釉后取出用濾網放置20min,再用離心設備及進除去釉件下端及溝、槽處的積釉 3、選用刷毛長、軟硬適中的漆刷 4、根據施工環境條件,先作涂膜干燥試驗 |
起泡:涂膜干結后,局部與被涂覆工件表面失去附著力,成直徑不同的球狀小泡向上膨脹鼓起,內部包藏著液體或氣體,或者發生破裂的狀態。 |
1、在器皿表面粘附油污,清洗不徹底,有水; 2、器皿表面潮濕,急于涂釉施工,涂釉后水分向外擴散頂起釉膜,嚴重時釉膜可撕起 3、承載件有積水,涂釉后水分遇熱蒸發沖擊釉膜,釉膜越厚起泡越嚴重 4、在沒有干透的底釉上涂裝面釉,內部的揮發性液體受熱膨脹而將釉膜拱起 5、剛涂裝的新釉膜,很快接近高溫,由于表面迅速干燥成膜,而稀釋劑繼續往外揮發,將釉膜頂起,造成起泡 6、工件除清洗后水分未干烘烤擴散出部分水蒸氣體,釉面遇水后產生氣泡 7、空氣壓縮機及管道帶有水分 |
1、器皿表面的油污、蠟質等要仔細清除干凈 2、器皿表面,必須徹底干燥,然后涂裝 3、承載物涂釉前應采用高溫烘干或自然晾干 4、每層釉均須在干透后再涂覆下層釉,已起泡的部位,徹底消除后重新修補 5、工件涂裝后,應等溶劑初步揮發后再進行烘,要逐漸升溫,切忌曝熱 6、器皿表面,必須徹底干燥 7、采用油水分離器 |
針孔:在釉膜表面出現的一種凹陷的透底的針尖細孔。 |
1、涂釉后從溶劑揮發到初期結膜階段,由于溶劑的急劇揮發,特別是受高溫烘烤時,釉膜本身又來不及補足空檔,而形成一系列小穴(即針孔) 2、溶劑使用不當,產生針孔,若經烘烤則更嚴重 3、施工環境溫度過高,涂料中有水或空氣中有灰塵等 |
1、烘干型釉粘度要適中,涂釉后在低溫區3min,烘烤時先以低溫預熱,按規定控制溫度和時間,讓溶劑能正常揮發 2、使用配套稀釋,然后按規程控制溫度和時間 3、噴涂時施工環境相對濕度小于70%,施工時設法杜絕水及其他雜質 |
桔皮:涂料在噴涂施工后,由于釉膜的流平性差,干燥后的釉膜表面形成起伏不平的凹陷現象。 |
1、施工噴涂不得當,如釉的粘度過大,噴涂壓力太高,噴嘴太小,噴槍與工作表面距離不合適,施工環境溫度太高或太低 2、由于涂料中的高揮發成份急劇揮發而致 |
1、可采用較多的稀釋劑,在稀釋劑中可酌加沸點較高的溶劑,施工粘度特別是在采用小口徑噴槍時要求更低,一般可按原釉量的30%~60%用稀釋劑調稀,并注意調整有關施工條件 2、注意避免高揮發成分 |
|
|
|
發白:干燥后釉膜光澤減退,如為金油,則表面發白而透明度降低,高光釉表面出現霧影 |
1、溫度過大,空氣中相對濕度超過80%時,由于涂裝后揮發性釉膜中溶劑的揮發,使濕度降低,水分積聚在釉膜中,形成白霧狀 2、噴涂設備中有較多的水分凝聚,在噴涂時水分進入釉中 3、工件除清洗后水分未干烘烤擴散出部分水蒸氣體,釉面遇水更容易發白 4、溶劑選用不當,低沸點稀料較多,或稀料內含有水分 |
1、噴涂揮發性釉時如施工環境溫度較大,可將工件經低溫預熱后噴涂,或加入相應的防潮劑 2、檢查油水分離器,徹底清除噴涂設備中的凝聚水分 3、將工件烘干或自然晾干 4、低沸點稀料內可加防潮劑,稀料內若有水分應予以更換 |
滲色:底層釉涂覆面釉后,底層釉的顏色由于面釉溶劑的作用而滲透于表面 |
1、多數出現于面釉色深,底釉色淺時,如白色底釉上涂覆其他紅色釉,白色浮滲,使紅色釉面出現白色斑點,色相不均 2、使用不配套的釉,兩者相互排斥 3、釉料不耐高溫了,經烘烤后釉料升華滲透 |
1、底釉不能一次涂覆過后,需經干燥一定時間后上二次不同色釉 2、噴涂時如發現滲色現象應立即停止施工,選用配套產品 3、使用前應先試驗耐溫性 |
咬底:指面釉中的溶劑很容易地將底釉釉膜軟化,甚至會影響底釉與工件表面的附著力。 |
1、不同成膜物的咬底,釉底被一般的油釉咬起,滲透和溶脹 2、相同成膜物出現咬底的現象,主要是第一層未干時即涂第二層,主劑和助劑比例搭配不當 |
1、使用配套的釉料,在使用不配套產品時應做充分的實驗 2、,可第一層未干時即涂第二層,充分干燥后涂第二層,注意搭配比例 |
粗粒:又稱起粒或稱表面粗糙,指釉膜表面有顆粒狀雜質 |
1、釉料顏料過粗,釉料中含有雜質,或顏料沉淀后未曾調開 2、工具、容器桶、被涂工件表面不潔夾帶灰塵、顆粒等 3、施工環境不清潔,塵埃落于釉面 4、釉皮混入釉內,造成釉膜呈現顆粒 5、噴涂揮發型釉料時,槍口小、壓力大,特別是噴槍與工件面距離太遠,釉料粘度太大,都會造成“虛掩”“粗粒” |
1、施工前將釉料充分攪拌均勻并過濾 2、保持工具、容器桶及被涂工作表面的清潔,使其不被臟物沾污 3、施工前打掃好場地,除塵保持環境干凈 4、細心去除釉皮并過濾 5、調整工藝來克服粗粒的弊病 |
皺紋:指釉料成膜不光滑,收縮成很多彎曲的棱脊 |
1、施工比例不當,使內外層干燥不均,干得快的表面所占的面積比下面未干部分的涂膜面大,四面無處伸展,只好向上收攏而起皺 2、釉料中含有揮發快的溶劑,當釉膜尚未流平,而粘度已經增稠,也可造成皺紋 3、釉膜涂覆過厚,表層先干結成膜,隔絕了下層和空氣的接觸,造成表干里不干,底釉未干透;粘度太大,施工環境不良,涂釉后曝熱或烘烤溫度過高,均可產生皺紋 |
1、注意施工比例恰當 2、選擇合適的溶劑,酌加稀釋劑 3、不可多次重疊,需間隔相應時間后在重涂;注意施工條件、施工環境和烘烤溫度,切忌曝熱 |
釉膜變色:常見的為釉膜變黃的現象 |
白色、紅色、淡色或透明的釉膜,當受熱烘烤溫度過高,長時間日光曝曬,或放在黑暗環境中,均會使釉膜變黃 |
烘烤溫度應適當,且溫度要保持均勻,避免煙氣流入烘房。忌曝曬 |
發笑:它與針孔病態相似。釉膜部分地收縮形成鋸齒、圓珠狀,斑斑點點露出底釉,酷似人的笑臉。 |
1、在形成釉膜時掌握不當,很容易產生空膜引起發笑 2、被涂工件表面粗糙很細時,也容易出現收縮 3.被涂工作表面有灰塵、汗跡、油污、蠟質和潮氣等,也會引起發笑 4.雙組份釉料在調配好后馬上進行涂裝,常產生收縮發笑 |
1、加入適量溶解力強的極性溶劑即可克服 2、應注意挑選合格工具。 3、注意工作表面的清潔,若有油污、蠟質等,可用氫氟酸、洗滌劑按比例稀釋清洗 4、調配后經過一段熟化再行涂裝效果更好 |
返粘:又稱回粘,指釉膜干后又產生發粘現象 |
一般是單一顏色時烘烤后當時感覺已經干燥,但放一段時間后出現粘手現象,主要原因是施工比例不當或釉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。 |
注意施工比例,選用優質釉料 |
發花:當含有多種顏色的色釉涂膜干燥后,其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顏料與其他顏料分離或浮現于涂膜表面,形成色斑或色線,使色相亂雜 |
1、藍釉料和白色釉料拼色混合,會產生花斑,淋涂更為明顯 2、灰色、綠色若其他復色釉顏料,密度大的沉底,輕的浮在上面,攪拌不徹底,以致色釉有深有淺 |
1、使用藍釉料和白釉混合釉料時,要將桶內色釉兜底攪拌均勻 2、對顏色密度大小不同的色釉,使用時必須注意徹底攪拌均勻 |
失光:高光涂料成膜后無光澤或光澤不足的現象,稱為“失光” |
1.被涂器皿表面粗糙,噴砂或打磨過度,亮釉涂上后似無光 2.稀釋劑用量過多,各種釉料都會失去應有的光澤 3.底釉吸油量大或太粗糙,可使釉膜失光 4.被涂表面有油污、水分等 5.冬季寒冷,溫度太低,釉膜往往因受冷風襲擊即干燥緩慢,又失光 6.濕度太大,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揮發性釉膜吸收水分發白無光 |
1.涂層表面要求光滑平整 2.稀釋劑的加入適量,使涂料保持正常的粘度 3.選用優質底釉 4.注意工作表面的清潔,若有油污、蠟質等,可用氫氟酸、洗滌劑按比例稀釋清洗 5.冬季施工場地,必須堵塞冷風襲擊或選擇適當的施工場地,加熱除濕 6、釉料施工時相對濕度應在70%以下,或將工件預熱除濕 |
脫落、發脆、付著力差:由于涂釉層和器皿表面之間喪失了附著力,涂層表面形成小片或鱗片脫離者,稱為“剝落”。當釉層和器皿表面間的附著力完全喪失,使釉膜整張脫落,用手刮很容易刮掉,用刀劃釉面感覺釉膜很脆。 |
1、被涂器皿表面在涂釉前未經表面處理或處理不徹底,表面殘存水份、油污、蠟質等。 2、底釉選擇不對和器皿層間付著不好 3、烘烤時溫度不夠或時間過短 |
1、過分光滑的表面要用砂紙打磨成平光,對水分、油污、氧化皮等要徹底清除 2、一般應該選用配套的涂料產品 4.烘烤溫度和時間應按工藝規程控制,烘烤溫度(恒溫區) |
龜裂:在釉膜表面呈現輕微的裂痕,稱為“細裂”;如果從裂痕處可見到下層表面,稱為“開裂”,干燥后的釉膜表面呈現龜板花紋樣的細小裂紋稱為“龜裂” |
1、釉料使用不當,底釉和面釉伸縮不一致 2、第一層面釉厚,未經干透后又復涂面釉,二層釉內外伸縮不一致 |
1、底釉和面釉用配套釉,釉膜柔韌性一致,不易龜裂 3、第一層釉宜稀且薄,干透后再涂第二層釉 |
粉化(也叫耐水性差、不耐酒精):釉膜在大氣作用下,由于釉膜表面損壞,釉膜成粉狀脫落,遇酒或酒精后釉膜發白 |
1、強烈的日光曝曬及受到水、霜、露、冰、雪的侵蝕釉面極易脫落 2、膜層太薄 3、烘烤時溫度不夠或時間過短 |
1、烘烤溫度和時間應按工藝規程控制,烘烤溫度(恒溫區) 2、釉液粘度要適中,如室內涂兩層,室外需涂第三層 3、烘烤溫度和時間應按工藝規程控制,烘烤溫度(恒溫區) |
<, SPAN style="FONT-SIZE: 9pt">
注:本資料是根據我們所知而提供,因眾多的工藝、生產和應用條件不同,以上所有陳述必須根據加工者實際情況而調整,我們不能為個別情況作擔保,包括專利權益。